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与实习课程建设与改革研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自2008年设置,有丰厚的民族师范办学经验与背景,但面对目前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如何结合国家教育政策、教育体制的转型和教育现实的需求,准确定位,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探索一个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又能具备小学师范教育鲜明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培养出既具有高学历,又具备高素质、技能强的小学教师师资人才,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项具有发展意义的研究课题。因此,结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办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指导精神,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该专业的见习与实习课程与其他高校该专业同样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如何改革和完善小学教育专业见习与实习课程体系,合理科学的培养师范人才,使其在见习与实习课程实践中有目的、有方向地成长,为将来更好走向小学教师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基本原则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深刻理解并紧紧把握当代小学教育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教师队伍。因此,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教师精神、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为指向,贯彻综合系统性原则、和谐发展性原则、结构协同性原则、创新发展性原则,通过在课内外各实践环节中落实有效的科学实践的重要思想,才能让学生能自如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综合系统性原则。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有条理的、有系统计划的大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系统一般由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构成。科学合理地构建好实践课程体系,就需要注意达成知识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保证学生掌握了系统知识理论的同时,能提供更多锻炼自身技能的机会,充分让每一位学生参加到各种实践活动中,积累更多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要以个人能力为根本,把实践课程的各个部分内容进行科学地综合设计,强调把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和新方法可以及时地补充进来,做到能有效地克服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所存在的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脱节的不足,使该课程具备完整的体系与综合的内容。
2.和谐发展性原则。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进行专业技能的发展,使学生能从中获取对小学生学习模式、小学教师职业特性、小学学校管理方式、小学教育发展以及基础教育的感性认识,并且产生一定的教师情意共同感、教师职业共鸣情感以及自身教书育人该持有的态度感受、情感上的个人体会;使学生能做到初步把握小学学习课堂中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方法和教学规范,并且能对小学生的特有心理与表现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能明白当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要素、行为标准与道德规范内容。
3.结构协同性原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应该设置各种不同类型、拥有不同功能、不同活动形式的实践课程,这样可以使实践课程内容更加全面,学生得到的锻炼更加齐全,课程的设置安排例如有:主要课程和辅助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堂理论课程与课外实践课程等。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合理比例分配能够使之成为优化、协同的结构体。根据当今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轨迹来看,小学教师不仅可以从事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和拥有多门课程开发创新的拓展能力,还要具备扎实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会画画,能做手工,会演剧,能唱歌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
4.创新科学性原则。想要更好地构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就要在实践课程体系中体现科学性与创新性,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本校小学教育专业该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的专业化小学教师,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需要牢牢把握实践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探究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与实习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此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所较早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院校,比较它们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育见习与实习课程设置,探寻其内在的异同。下面通过与其他兄弟院的小学教育专业该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Improving Representation of Tropical Cloud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