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带地理

情境问题设计培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策略

高中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实践力——培养难度各有侧重,而其中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组织难度最大。因为,这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高中学生还没有参与真正的社会实践,其生活阅历较少,而且其知识的储备宽广度、深度并不理想,且学生个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第二,即便学生拥有较好的知识面、经验积累,在学习和实践地理的时候,也不见得就能够合理地、综合地调动其知识储备完成对地理问题、现象的分析。概括之,其实就是“综合”二字,很难保证。

我们主张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中应用情境问题法,主要就是因为其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所分析的问题,且与素养培养的规律相符合。

一、 情境问题设计培养综合思维的原理

(一)引导思维方向

地理的综合思维,首先是要明确指向地理的。也就是,最终这种思维活动要服务于地理的学习和实践运用。而从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上看,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好、学科知识也好,其认知和接收的过程都是以分科途径完成的。学校的教育与个人的游历不同,是将综合的知识分成类别教给学生。比如数学、语文、物理……那么,自然,学生的储备思维也是分组、分板块的。学生在运用其知识储备的时候,如果一旦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就很容易出现思维的“跳槽”——本来是研究地理,结果思维跑到了人文方向回不来。这种发散或辐射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地理综合思维。而怎样将学生的思维始终牵引在地理上呢?问题即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就是,用问题始终将学生的思维方向拴在地理上。比如,“为什么地球与太阳能够‘悬在空中’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学生就需要运用物理的万有引力、向心力、陀螺稳定原理等知识,但因为要解决问题,他就不会从此跑到物理运动力学的研究上回不来。

(二)开放思维空间

从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成长经历差异及学生学习力水平差异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上看,虽然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具有共性的,但总的来说,无论是知识的面、宽度、深度、倾向等,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我们说,综合思维是调动学生的综合知识储备,而又有这样客观的知识差异性,教师就不可能严格规定,这个知识点用数学知识、那个知识点用人文思想……每个学生因差异,在思考同一个地理知识时,可能其所调动的知识是不同的,这样才能有效。而教师给学生规定或指明了“综合”的路径,有的学生能思,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卡壳。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好是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而情境问题法,也恰恰是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即,教师给学生构建了情境、提出了问题,但并不规定学生用什么知识、通过什么路径去解决问题。这就给学生调动知识储备提供了一个开放、自主的空间。比如,“大气是如何运动起来的?其驱动力是什么?”有的学生会从物理的热交换原理上想,有的会从化学的分子热运动上去思,而有的学生可能从生活中烧开水时水的流动这个生活经验上进行推理——这都没有关系,殊途同归,利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路径去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三)符合建构规律

综合思维是一种素养,其策略必须要符合素养的培养规律。素养与知识不同,知识是外源性的,而素养是内源性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直接的讲授来完成——比如,“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学生一听,记住,即为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而素养必须由学生亲自完成内化,灌输不来——比如,“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你们要学会综合考虑”,有这句话学生就掌握了综合思维能力?显然不能,必须让他们对着一棵树,利用生活常识、生物知识自己去思考、探究,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也就是,素养是以建构方式来生成的。而情境问题,则正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独立探究、思考、体验的平台。

二、 情境问题培养综合思维的设计策略

(一)用情境问题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也是一种可贵的实践素养——学生在理解了某个知识点之后,通过类比、创新的方式去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调动其综合的知识储备。而且,由于地理实践问题的多样性,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实践地理的必备能力。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一般是预先(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设计好一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础导入,后面的问题是变化。

上一篇:论明中期靖江王室之文学创作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