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正传:26.弱肉强食
达尔文墓达尔文去世了,他的葬礼规格非常高。能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面,那可是不一般的殊荣,那可是与牛顿做伴儿啊。所以达尔文也获得了与牛顿比肩的地位。现在生物进化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相信上帝创造万事万物的人逐渐在减少。但是人们对于进化论并不是全盘接受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物也是一样的。所有生物向前追溯,一定会找到共同的祖先。这一点大家都买账,起码很多欧洲人都接受了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第二点就是自然选择学说。大家普遍不接受自然选择学说。特别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为什么大家都不太喜欢自然选择理论呢?那是因为这个理论是冷冰冰的,很机械。一点儿没有人情味儿。你想啊。物种个体的变异是随机的,这东西凭着主观愿望控制不了吧。然后等着自然来选择。这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那你说主观能动向都到哪里去了?特别是好多人希望把生物学的法则搬过来,用于解释人类社会。自然选择学说当然是不招人待见。所以大家就开始寻找新的进化动力。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生物的进化呢?当时有三种理论很流行。 托马斯·赫胥黎一种叫做“跃变论”。这就是一帮古生物学家提出来的,其中就有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他们的主要证据就是化石。当时挖出的化石种类并不多,而且连续性很差。特别是很多过渡环节找不到。所以这帮古生物学家就鼓捣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叫做跃变论,说白了就是形态和器官的出现不是一点一点微小的变化积累起来的,而是突然有个大的变化,“砰”的一声就出现。否则你怎么解释古生物化石连续型那么差呢?其实这也不奇怪,当时挖出来的化石数量根本不够多。当然会出现很多环节缺失。第二种理论叫做“直生论”。达尔文认为进化是没有方向的。进化这个词好多人是很有意见,他们更愿意用,演化这个词儿,因为演化是没有方向性。生物演化轨迹就像醉汉走路一样每走一步都随机拐一个弯。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会走出一个什么样的线路图。直生论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生物的进化轨迹就是一根直线。已经事先设计好了蓝图,雷打不动地往前走。这个路线图是是一种“内在的种系动力”。他们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比如说很多哺乳动物的牙齿和角是有一个不断变大的过程的。大家看猛犸象的牙齿很长很长啊。这也不是天生就这么长的。而是在进化的过程里不断一点点变长的。有些古生物学家就说啦,你看,牙齿很短的时候,稍微长长几公分够干什么的?在竞争之中能获得什么优势呢?根本没个屁用嘛!一公分长的不占优势,被淘汰了,一大批,难道长到俩公分就有优势啦?照样再淘汰一批。一批一批的淘汰,最后全灭绝了,根本进化不出长着几米长象牙的大象。要是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事儿必定是内在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外在因素主导。自然选择就是外在因素。 大角鹿(爱尔兰麋鹿)当然啦,古生物学家们也不回避这种一根筋的进化方式很有问题。因为这简直是一条道跑到黑啊。他们说,比如爱尔兰麋鹿,一代代的进化,鹿角越来越大,最后达到根本没办法抬头的地步,而且很容易跟树杈纠缠在一起,于是爱尔兰麋鹿灭绝了。这可以说是一条道跑到黑的典型。这种理论在当时出现也不奇怪,说到底是因为挖出来的化石太少了。古生物学家们按照大中小排了排,基本可以摆出一个进化的路线。这个路线好像就是一根筋不分叉的。后来化石证据越来越多,缺失的环节都被填补,大家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一根筋的进化路线,中间出现了很多的分叉。就拿爱尔兰麋鹿角来讲,那就是我们说的性选择的结果。而且爱尔兰麋鹿也不是因为角太大抬不起头得了颈椎病而灭绝的,也不是因为角经常挂到树杈上。而是因为冰川期结束,气候大变化造成的。最后仍然是可以用达尔文的学说来解释的。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是主流,信奉的人最多的一派理论叫做“新拉马克主义”。你看拉马克去世那么多年了,生前混的并不如意,隔了几十年到是开始大放异彩了。新拉马克主义的核心观点就是用“获得性遗传”。他们认为自然选择不能说不起作用。但是主要是靠“获得性遗传”。这一派理论信奉者最多,那是可以想象的,达尔文自己也不得不给获得性遗传留下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理论。你的努力不仅仅你这一代获益啊,还可以遗传给你的儿子闺女。个人的奋斗是有用的。古代斑马为了逃命,拼命逃啊,锻炼出了强壮的肌肉。这是可以传给孩子的,于是孩子的肌肉也很强壮。一代代积累起来传下去,斑马也就跑得越来越快。 上一篇:这个热带花园国家,11月中国访客可入,走不?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