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带地理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观测和数据库研究获进展

我国台风预报水平近年来稳步提高,但海上观测资料的匮乏限制了对台风演变机理的研究和预报技术的提升。中国气象局于2018年启动的“海燕计划”是我国首次基于高空大型无人机的海洋综合观测试验。在2020年追逐“森拉克”的观测试验中,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进行了“CT式立体扫描”。同时,海面上的无人艇和漂流浮标对森拉克台风进行了全程观测,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为主研发的太阳能无人艇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利用太阳能无人艇主动接近台风中心并进行探测。

此次对南海的空天海立体综合观测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和科学意义以两篇News and Views文章的形式发表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并在第四期封面展示了此次“海燕计划”综合立体观测试验的要素。

“海燕计划”试验技术组组长、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雪芬是其中全面介绍海燕计划文章的第一作者,她表示,“海燕计划”观测试验共获得5种设备的21种要素的观测资料,试验资料对台风的定位、定强有重要支撑作用。经数值模式评估,同化观测资料后使台风影响区域降水预报评分提高3%,对今后深入分析台风结构及其对南海的影响、开展数值模式的应用以及未来建立无人机气象观测业务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科院大气所无人船研发团队负责人研究员陈洪滨在介绍无人艇主动航行穿过台风“森拉克”的文章中表示,在2020年无人艇南海观测期间,太阳能无人艇完成了连续的长航时航行测试(26天)和双艇协同观测试,并主动航行至2020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路径上,获得了非常接近台风中心的实时观测数据,获取的每分钟高时间分辨率实时观测数据第一次应用于台风预报预警的业务工作。无人艇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也能完成机动探测,为台风预报、预警和研究提供传统观测手段无法获得的数据支撑。
此外,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21年第四期出版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数据库的数据描述文章。主要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多源数据库的概况及其中所包含的3大类核心数据集(TC最佳路径强度数据集、登陆及近海影响我国的TC风雨数据集及TC野外试验观测数据集)的获取方式、内容特点、共享途径和潜在的应用方向,以期促进其在台风科学研究、业务预报及防台减灾各行业(海洋、气象、水文、交通、农业等)的推广和应用,为提升防台减灾能力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上海台风研究所研究员鲁小琴(文章第一作者)表示,此数据库是唯一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多源、多时空尺度的综合数据库,这些数据对于揭示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发生发展的热带气旋的规律有重要意义,希望该数据库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继续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深入运用并充分发挥其科学价值。
论文链接:、、
图1.“翼龙—10”大型无人机
图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太阳能无人艇
图3.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21年第四期封面
图4.海洋综合观测试验示意图

【来源:大气物理研究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上一篇:平民墓区遗址上了热搜!考古热带火下的孙大园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