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带地理

《热带往事》观后感


《热带往事》上映几天,评论呈明显两极分化。

但不管喜欢与否,不可否认的是,给出高质量评论的小伙伴们,都是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看完的,也是抱着极其尊重的态度给出的评论。就算是吐槽,也有用心和不用心之分。很显然,很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都是很用心地去看去感受的。我在想,之所以能收到如此两极的反馈,跟这部作品有着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以及相对小众,都有着很大关系。就像是姜文、贾樟柯、刁亦男,喜欢的人,会反复刷很多遍,就像是对待一件艺术品那样反复欣赏;而不喜欢的人,甚至连前三十分钟都坚持不下去。

这种感觉我是深有体会的。十几年前,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不下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而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就好看的很,梁朝伟的那个香肠嘴,哈哈,也太搞笑了吧。一年多前,刁亦男的《南方车站的聚会》,看了不到30分钟就撤了,还在朋友圈吐槽,说不知道在干嘛。没意思。但现在,王家卫的电影,虽说不上多喜欢,但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会觉得极具美感。而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由此延伸出的那些哲学意义上的东西,会让人很愿意多迈出一步,多思考一层。这种观众和作品之间精神层面上的互动,让作品的完成度更加完整,也更具有时间跨度上的意义。《南方车站的聚会》,最近非常有耐心地看了一遍。虽说谈不上多喜欢。但导演想要表达的那个部分,还是能get得到,而他通过视听语言所营造出的那种悲凉浪漫的宿命感,还是感受到了。有些电影,我们不喜欢,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缘分还没到。缘分(阅历、人生阶段、审美取向、心境等)到了,自然就会爱上,就算没那么爱,也不会太排斥。

《热带往事》是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其中一部。宁浩是本片监制,导演是温仕培,新人一枚。这个导演的调调,我还是很喜欢的。他的视听语言,哲学理念,氛围营造,以及挖掘人物美和性感的一面,都非常棒,张力十足,后劲很大。PS."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由严浩发起,2016年坏猴子影业对外公布并推出的一项青年电影人未来计划。路阳导演的《绣春刀·修罗战场》,文牧野导演的《我不是药神》,就是这个计划的代表作。


极具个性化的视听语言

这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可以用几句话概括明白。但导演选择让故事让步于视听语言,然后通过非线性叙述(纯正序或是倒叙),打乱时间线和人物线,让观众在有些烧脑的解谜快感和极具美感的镜头下,享受近两小时的观影历程。很惊喜的是,这是导演长片处女作。但个人意识非常强,声音、光影、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很出彩。比如说,会尝试用声音去表达男主在极端情境中的极端情绪,用画面将男主角的回忆重构故事脉络,重回记忆现场,湿热的环境,低照度的摄影,霓虹灯色的打光,跟人物心理变化同步的声音设计,都是导演极具风格化的叙事方式。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会造成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大家对于一部好电影所持有的标准并不相同。有的人觉得,电影不是单纯讲故事的,是讲思想的,甚至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比如说王家卫)。这个思想可能很简单,有时候是个概念,有时候是个主题,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氛围(比如说王家卫,算的上是营造氛围的老司机)。而故事,可以是为了表达思想而着重笔墨,也可以仅仅只是一个载体。而有的人认为,视听语言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故事才是主体。只有讲好一个故事,才算是功德圆满地拍好了一部电影。


那么问题来了,故事可不可以服务于视听语言呢?或者视听语言可不可以与故事独立开来,单独叙事呢?我觉得都是可以的,不能说谁好谁坏,只能说大众接受度和审美方式不同罢了。就像是这部《热带往事》。喜欢的会觉得导演很用心,没有什么信息都直给,然后用娱乐刺激性的“爽”,让观众简单粗暴的被爽到。不喜欢的就觉得,费这劲干啥?明明白白讲故事不好吗?非得把简单给搞复杂喽?故弄玄虚的显得自己有水平是咋地?看得头晕,节奏又慢,烦!辣条吃多了,别的就都不够味了。哈哈。


独特的悬疑+暧昧的情绪

《热带往事》的悬疑,有些不走寻常路。通常的悬疑是这样;有个人死了,凶手是谁?然后层层推理,中间经历险象环生,经历推到重来,然后拨开云雾,凶手见天日。大致是这么个路子。但《热带往事》不是这样的。电影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了,你看,彭于晏都在监狱里待了好几年了。而且也不是冤案,他老是做梦,还都是噩梦,一看就是干了不该干的事,留下的心理阴影。那么悬疑又是什么呢?是在那种潮湿、阴晦背景下,对于那个处于极端情境下的人物内心的窥探。他在想什么,他想做什么?他会跟梁妈(死者太太)坦白吗?他会跟这个经历悲惨,但又风韵犹存的女人发生点什么吗?他的结局是什么?他们的结局又是什么?那种微妙氛围推动下的人物心理,复杂的人性,并不复杂但又盘根交错的人物关系,是本片最大的悬疑,也是最具魅力的部分。

上一篇:热带往事,情书,普罗米亚,库伊拉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