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带地理

2021年自贸港与热带农业峰会嘉宾热议乡村振兴:

2021年自贸港与热带农业峰会现场。

  ■海南日报记者 苏庆明 周晓梦

  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如何推进?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农业如何才能取得更大发展?12月16日,在2021年自贸港与热带农业峰会上,多位学者专家就上述话题展开研讨。

  延链条 产业发展更要注重品质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柯佑鹏认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各层面中最关键的,也是难度最高的。未来,随着我国农业领域进一步开放,海南农产品在赢得市场上也将面临国外同类产品挑战。他认为,海南农业应该在做精做优做活上下功夫,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在水果生产上,要着力发展高端产品,做到绿色、品牌兴农。

  “品质”是嘉宾们屡屡提及的关键词。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洪远说,在我国新发展阶段,农业产业要瞄准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方向发展。海南应当在特色农业上发力,追求高品质、品牌化。

  国务院参事室自贸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卢华认为,中央赋予海南的自贸港政策给海南农业发展带来了优势,例如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惠及多种农产品,种业领域的一些开放政策为海南独有,这将有力促进海南农业提质升级。

  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海南农业传统比较优势是反季节,但如今随着内地设施农业发展,这一优势已经削弱。当前,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壮大,引领了消费风尚,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增长,海南应该积极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瞄准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促进全域空间生态资源开发,把具有差异化特征的共享农庄、各种类别生态农业尽可能引入海南农村,吸引这一细分市场群体下乡消费。

  补短板 加大人才和科技投入

  乡村人才缺乏也是嘉宾们关注的话题。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阮云泽认为,海南农村缺人才,最关键的是缺少深入理解国家农业政策、熟悉农业法律法规的人才;一些基层政府单位也缺少此类人才,因此在发挥涉农资金作用上存在短板。她表示,高校涉农专业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政策教育,有了人才,才会有更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

  除人才外,科技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阮云泽说,农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对接桥梁不畅通,是农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的重要原因。她建议政府利用大数据,打造农业科技成果核心交易平台,以供需信息畅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海南发展具有独有优势的种业领域,这是科技兴农的重要保障。

  温铁军也认为,未来农业生态化发展应当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他建议使用区块链、AR+5G等技术,打造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结合的数字化体系,为生态农业消费群体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并面向生产端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拓展数字化“三农”经济的获利空间。

  促循环 打造开放型治理体系

  乡村旅游是海南农村发展的热点,应该如何进一步推进?世界乡村旅游大会秘书长、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院长干永福结合浙江“湖州经验”谈到,要从体制、定位、要素、运营、人才等多层面综合施策。他建议,海南可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通过“新体制”解决统筹问题,以“新定位”锚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新要素”实现全保障,借力“新运营”拓展大市场,吸引“新人才”汇聚动力等,切实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包括乡村旅游在内,如何推进乡村开放式经济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快推进新型开放式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院长刘义强认为,乡村长期以来存在单向式开放的情况,人口等资源单一地流向城市,并且乡村建设在整体上缺乏统筹,难以有效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他指出,应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型开放式的乡村治理体系,借助城市资源建立更加高效的乡村产业经济新模式,形成乡村发展良性循环,建立乡村与城市协同共生的关系。

  刘义强还建议,海南可结合海岛乡村等文化特点,汇聚致力于传统文化发展的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乡村基层组织和社会、市场对接的渠道,为乡村文化发展插上外力的翅膀。

  (海南日报海口12月16日讯)

上一篇:半月谈丨热带特色农业“抢滩”海南东方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