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言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学不仅是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结构进行研究,并且也对地理事物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进行了阐述,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揭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较多空间分布与空间结构的知识内容,且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学。最近几年,这些内容也成了高考的重点内容。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较为抽象,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进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内容。下文针对高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地图进行充分利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地理空间思维主要是指观察和分析以及综合地理图像,以及记忆、理解、吸取地理图像的活动[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地理地图中,涉及较多的地理信息,可以使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促进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提升。在地理地图中,具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相对位置等等,并且还有其他多种地理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不同专题的地图对不同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反映,例如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意识和能力来进行反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地图,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章节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洋流和世界主要渔场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洋流分布图和世界渔场分布图进行对比。通过空间对比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指引学生实践理解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从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点应用能力,而想要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只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地理综合素养和能力[2]。通常情况下,动手操作与多媒体感知这两个教学模式,均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且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有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学习,若教师利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且也会阻碍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指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信息技术可以把平面延伸到立体,加深学生的感知和认识,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时,有关内外力对地质地貌的作用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相关图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指引学生进行现场考察,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需要针对高考,还需要学会适用生活。想要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把基础知识讲解和实地考察进行充分融合。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把相关知识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大致了解相关地理知识。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需求,制定一个实习考察的详细预案和计划,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考察内容进行安排[3]。再次,在考察时,教师可以结合考察地区的实际自然地理环境,指引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最后,结束考察,指引学生总结考察时的感受和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需求,指引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探索,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地质构造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到当地某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再如,在讲解《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当地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对工厂区位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引,使学生不仅可以从距离远近的问题入手,还可以从距离燃料、盛行风向等层面入手,进而对工程区位选择的合理性进行综合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上一篇:射洪市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