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是一个以创新思维的工具,在包含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将多样化的地理知识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让学生在系统性的知识中获得更加清晰地学习目标。[1]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应用思维导图模式展开教学才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点探索。
一、在课前引导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学习思维导图,从而对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分析要求学生将自己理解困难的部分标注出来,这样更利于学生集中听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预习方法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帮助学生熟悉需要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解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部分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同时,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同时,还可以绘制一些小图片富有立体感的图片对应地貌形态,丰富学生的感知,辅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点。通过形象、有结构的内容的影响,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内力与外力作用分别会对地表形态造成怎样的影响。
二、在课中讲解中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将教师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在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地缩减课堂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有规划地学习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手足无措的时候,可以在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中全面分析,找出学习中知识点的位置。加上教师的引导探索,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追知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同时,结合思维导图,还可以及时调整、补充、改正错误地知识点,助力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思考。
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记忆提供帮助。因此,在授课之前现要求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并绘制农业地域思维导图。授课时,要求学生结合教师呈现出的思维导图对比,从而帮助学生纠正思维导图中不恰当的地方,然后教师结合实际进行针对性引导,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在课后探究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课后剖析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学习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引导。通过将所需知识点进行分析,并在思维导图的影响下纠正错误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总结提升,加深记忆。同时,在纠正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讲解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记忆。[3]为确保探究的效率,还可以要求学生对琐碎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实现树杈式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获得知识化、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用思维导图模式呈现出所学知识点。通过对地域气候、地形、自然条件、人文环境、水系等多多个因素的综合探索,鼓励学生以田纳西河为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流域开发的方向。当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和储备知识归纳出思维导图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会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呈现出获得质的飞跃。
四、在复习强化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经常会出现抓不住重点知识点,或者找不到做题的思路的情况。为帮助学生梳理混乱的思维,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想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里的理论知识,继而为学生的复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生总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全部高中地理知识分成多个层次引导。然后再将这些层次一一细化,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大气环流”部分为例,由于本部分知识系统、繁琐,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虽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是并不能灵活地运用。面对这一情况,在总复习阶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清晰明确的思维导图中获得提升。大气环流包括的形式比较多,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以及气旋、反气旋等都在其范围之内,教师可以结合考试目标分析,确定思维导图的要点。在教学中,为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的知识,可以以地球形状为基础,为学生呈现出各个区域的气旋、气压带、季风等内容。然后,借助平均图的方式,以时间平均和空间平均的模式呈现。通过时间平均,过滤时间短暂、瞬息万变的环流系统,显现出存在时间较长的稳定的基本形式;通过空间平均过滤规模较小的系统,显现出各纬圈上环流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原本枯燥的大气环流知识变得更加清晰化、简明化。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探索知识的奥秘,更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上一篇:高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